胃肠间质瘤(GIST)并不常见,但近10年来却成为胃肠肿瘤外科关注的热点。对于这个较新的肿瘤概念,知识更新和诊疗规范的意义重大。2010 年9 月,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对《中国GIST 诊治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进行了修订。本文就最新修订共识的外科部分进行解读,并就当前GIST外科诊治中有待解决及存在争论的问题进行阐述。
复发转移性GIST 的外科干预
GIST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却是靶向药物治疗最成功的肿瘤之一。在靶向药物出现以前,晚期转移性GIST患者的中位OS期仅为18~24个月。随着伊马替尼的应用,约70%~85%的晚期GIST 患者从中获益,中位OS 期达36~57 个月。靶向药物的问世,在极大延长了晚期GIST患者生存期的同时,还从根本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我们也发现,约14%的患者开始即对伊马替尼表现出药物抵抗,并且半数患者在治疗2年左右出现继发性耐药。发生耐药进展的患者,尽管通过增加剂量和改为舒尼替尼可使其中部分患者重新获益,但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只有21~24周,中位OS期也不超过90周。这意味着当前,只要患者对伊马替尼表现耐药,二线治疗的效果有限,患者预后不良。
近年来,外科手术在晚期GIST治疗中的作用已被重新审视。靶向药物治疗后联合手术切除治疗晚期GIST的较大型回顾分析显示,达到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患者的术后2 年PFS 率接近65%,2 年OS 率接近100%;局限性进展者的术后中位PFS期为7.7~12个月,中位OS期为19~29个月;而广泛性进展者的术后中位PFS期仅为3个月,OS期也只有3~5.6个月。这提示,手术前肿瘤控制良好或局限性进展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中远期疗效较好,而广泛性进展者未能从手术中获益。
我院统计的资料也得出类似结果。结合我院最近几年对多例晚期GIST患者进行的手术治疗情况,我们认为,只要恰当选择复发转移的GIST患者,手术治疗确实能使患者获益。选择患者时应充分考虑到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首先,这些患者通常都经历过1次或1次以上的腹部手术,部分患者腹腔粘连严重,增加了手术难度。其次,耐药的GIST常常呈浸润性生长,血供十分丰富,术中极易导致肿瘤内出血或剥离面出血,且止血较困难,要有充分的应对准备。另外,术中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切除全部的转移瘤,完成满意的肿瘤清除手术或减瘤手术。
对于晚期GIST,靶向治疗后手术不仅是对患者的考验,也是对诊治团队的考验。每例晚期GIST患者在手术前都应接受多学科病例讨论,并请相关科室会诊,制订完善的治疗方案。至于靶向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是否确实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还有待严格的更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才能知晓。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