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纠正患者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等方面的变化,而且要求清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恢复患者的社会角色,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QOL)。传统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指标常是侧重于生理方面,如治愈率、病死率、生存时间等。而今随着WHO健康新概念的提出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的评价已经成为临床试验疗效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1985年美国FDA就已决定新药评估不但要提供患者生存期,还要提供患者生存质量的资料,建议把患者生存质量作为临床试
治疗后不良反应随时间变化趋势
多因素分析显示,随访时间是影响鼻咽癌治疗后无瘤生存患者总体生存质量自我评分的独立因素之一。我们根据随访时间将两组患者分成3 个亚组:治疗后12~18 个月、治疗后19~28 个月、治疗后29~42个月。比较IMRT组与CRT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生存质量评分,分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变化趋势。结果显示,①治疗后12~18 个月时段,两组患者在生存质量6 个领域的评分无显著差异;②治疗后19~28个月时段,两组在“ 疾病与治疗相关症状反应”领域的QOL评分有显著差异,为78.48±9.30(IMRT组)对69.66±12.03(CRT组,P=0.008),其余5个领域则无显著差异;③治疗后29~42个月时段,两组患者在“身体功能”、“总生存质量评价”、“疾病与治疗相关症状”等领域的评分均存在差异(P<0.05),而在“社会/家庭角色功能”、“经济状况”领域评分两组无差别;④ IMRT组内,患者在治疗后3个不同时间段的QOL各领域评分比较无差别;⑤ 而CRT组内,患者在“总体生存质量评价”领域评分,治疗后19~28个月与29~42个月存在显著差异(P=0.026),“ 身体功能”、“ 疾病与治疗相关症状反应“领域评分在治疗后3个不同时间段均无显著差异,但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余各领域在治疗后3个时间段间均无差别。
上述结果表明,随时间变化调强适形放疗后和常规放疗后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变化存在差异,IMRT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放疗组,主要体现于调强适形减轻了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副反应,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生存期的延长,其优势突显,逐渐体现于疾病与治疗相关副反应、身体功能及总生存质量自我评价方面。此外,两组患者生存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别表现为IMRT组患者在3个不同时间段的生存质量无明显变化,而CRT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生存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研究结论
因此,我们认为,调强适形技术可减轻鼻咽癌放疗后无瘤生存患者口干、张口困难、颈部活动受限、进食吞咽困难等放疗后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优势将随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得以突显,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然而,生存质量是个多维的概念,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内涵,性别、年龄、家庭月人均收入、学历、随访时间、采用的放疗技术从不同维度上影响着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需要通过改进放疗技术,提高经济收入水平,加强文化教育,积极开展疾病、心理及社会医学多学科的干预和bet188金宝搏官网登录窍门 指导,以提高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