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及病因目前还不清楚。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肠道菌群与IBS的关系日益受...
便秘是临床常见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成人的便秘患病率约为7%~14%;随着年龄增长等因素,便秘患病率会逐渐升高;女性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近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办的2012国际胃肠功能性疾病论坛暨中西方学术交流会议在武汉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比...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部陈建德教授就电刺激对胃肠动力相关性疾病治疗的前景作了报告。本文将从电刺激的方法、效能和临床应用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第22届亚太肝病年会于2012年2月16日至19日在台湾台北召开。下面将此次会议有关酒精性肝病(ALD)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概括。
2012年5月19日-22日,由美国胃肠病学会(AGA)、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美国消化道金宝搏版本 ...
传统观念认为,巴雷特食管(BE)的发生机制为酸和消化酶导致食管腔表面的化学损伤,破坏细胞间紧密连接,引发反流性食管炎。当反流持续时,食管腔表皮细胞死亡导致基底层...
食管动力研究的经典技术是食管测压。传统测压采用曲线描记的方式,而高分辨率测压(HRM)则采用压力地形图方式,能够更直观、详细、立体地显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红教授从心血管医生角度出发,介绍了肠道菌群与冠心病的关系,强调了心血管疾病(CVD)综合防治理念。据陈教授介绍,肠道菌群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是...
正如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所预言的那样,未来我们将有可能利用肠道菌群谱来认识和诊断疾病,调整肠道菌群来治 疗和预防疾病,应用...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人类对人体微生态系统的认识步入了新境界。肠道微生态约有1.5万~3.6万...
胆汁中极大部分是水,在水中溶有许多种物质,其中主要包括帮助消化和吸收的胆汁酸,以及与消化无关的肝的排泄物胆红素。此外,胆汁中含有磷脂、胆...
肠黏膜屏障、尤其是肠黏膜微生物屏障对其他脏器生理功能和疾病转归的影响,越来越为学术界所重视,这些交叉学科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由北...
6月16日,第二届中美胃肠疾病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美国克利夫兰医院消化病中心及国际医学继续教育中心等共同...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