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易损或高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流减少,最终引发的急性冠脉事件(图1),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另一类包括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不同类型的ACS,其病情的轻重程度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但随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延长,其心肌坏死的面积在不断增加。
![]() |
![]()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易损或高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流减少,最终引发的急性冠脉事件(图1),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另一类包括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不同类型的ACS,其病情的轻重程度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但随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延长,其心肌坏死的面积在不断增加。2012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新公布的《STEMI处理指南》(简称《指南》)特别强调ACS处理的时间窗,该指南规定从患者首诊到做完第1份心电图不得超过10 min,即在10 min内医生须完成问诊、体格检查、简单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第1份心电图;若患者为STEMI,则须首诊到溶栓不得超过30 min;若患者行介入治疗,则须在90 min内完成首诊、转运到介入治疗的整个过程。总之,ACS前期的处置十分关键。本期主要介绍如何在10 min之内尽快识别及处理ACS患者,下期将结合具体病例分析相应的处理方式,希望通过这两期内容,让全科医生初步掌握ACS的处理。
ACS分类及紧急处置方式
STEMI和NSTEMI的主要特点见右表。
STEMI 若ACS患者的冠脉完全闭塞、血流持续中断,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则为STEMI。这时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开通冠状动脉,挽救患者的心肌。
NSTEMI 这是指患者的冠状动脉不完全闭塞、血流减少或间断性中断,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其又可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两类。若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且肌钙蛋白为阳性,则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治疗以稳定斑块、保证冠脉血流持续性畅通为主。
如何识别ACS
多数ACS患者以胸痛为首发症状就诊,但也有部分患者以胸闷或其他不典型症状就诊。全科医生接诊患者后首先要判断两个问题:① 患者的症状是否是由ACS引起的;② 若确定是ACS,其属于哪种类型。去年ESC推出的《指南》中,列出了ACS的诊断流程(图2)。
常规问诊和体检须花费约30 min,那么如何在指南要求的10 min内完成初步诊断呢?全科医生须注意,此时要进行重点的病史采集和有针对性的体格检查,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重点的病史采集
与诊断和鉴别诊断相关的问题 主要问诊主要症状、诱发或缓解因素、胸痛性质、是否向周围放射、伴随症状、是否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既往史(尤其是心血管病病史)。
与再灌注相关的问题 症状的开始时间、是否检查了心电图、是否有溶栓或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禁忌证、ACS危险度的评估。全科医生切勿忽略这些问题,因其与患者的下一步治疗密切相关。
重点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 首先应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须先救命再治病。体检重点在于心、肺、腹的检查。同时,切勿忘记检查神经系统,因其可能与未来可否进行溶栓或抗血小板治疗相关。
风险增加的体征 低血压、大汗淋漓、心动过速、肺部音或颈静脉怒张、新增的心脏杂音或心音改变、周围动脉搏动减弱、卒中体征等都提示患者的风险增加,须特别小心。
诊断和鉴别诊断
并非所有的胸痛都是ACS,ACS也未必就表现为胸痛,故须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进行鉴别诊断时,首先应排除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或大面积气胸),然后再排除病情相对风险小的疾病。对于可引起胸痛的其他心源性(心肌炎或心包炎)或非心源性(食管反流或食管痉挛)病因,均须进行相应的鉴别。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