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分叉部疾病是血管外科领域中的一项重大挑战,尤其在处理涉及广泛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情况时。尽管传统的开放手术在治疗上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并且对高风险患者来说,手术风险相对较高。
【CMT&CHTV 文献精粹】
导语:主动脉分叉部疾病是血管外科领域中的一项重大挑战,尤其在处理涉及广泛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情况时。尽管传统的开放手术在治疗上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并且对高风险患者来说,手术风险相对较高。
随着血管内技术的不断进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逐渐成为处理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手段。然而,TAVR手术后可能出现假体瓣膜功能障碍(PVD),这就需要进行瓣膜移除和再次置换,这一过程在技术上相当具有挑战性。
2024年3月,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杂志报道了一篇题为《Combination of BeGraft and Solaris Stent Grafts for the Covered Endovascular Reconstruction of Aortic Bifurcation—BS-CERAB Technique》的临床研究,介绍了一种全新的血管内重建主动脉分叉部的技术——BS-CERAB技术,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研究方法
BS-CERAB技术结合了BeGraft和Solaris支架移植物,旨在通过血管内重建主动脉分叉部,以期达到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和降低并发症风险。其独特之处即在于,它将两种不同的支架移植物进行组合,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这种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并降低高风险患者的手术风险。
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西班牙两个三级中心接受BS-CERAB技术治疗的42名患者,中位年龄为72岁。其中,90.5%的患者的病变为闭塞性,且81.0%的患者存在中度或重度钙化。研究人员收集了患者的详细治疗信息,并识别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和再次干预的情况,以评估使用BS-CERAB技术在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有效性,以及其扩展至髂动脉的应用的潜力。
研究结果
1)手术成功率与参数
结果显示,BS-CERAB技术的手术成功率达到100%,表明该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具有极高的可行性。术中使用了BeGraft和Solaris支架移植物的组合,根据患者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特点进行个性化应用,展现了技术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血流动力学改善与随访效果
平均踝肱指数(ABI)改善:术后患者的ABI显著提高,从术前的0.37±0.19增至12个月后的0.71±1.23,显示出手术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随访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期间未观察到与手术相关的主要并发症,1例患者因肺癌去世,显示了该技术良好的安全性和中期随访效果。
3)通畅率与再狭窄风险因素
通畅率:初级通畅率和初级辅助通畅率在各个时间点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显示出BS-CERAB技术在维持血管通畅方面的有效性。
再狭窄风险:活动性癌症被识别为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提示在治疗策略制定时需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不过,作者指出,该研究尚有局限性,包括样本量较小、缺乏随机化设计、随访时间有限以及缺乏独立核心实验室的判断完整性。尽管如此,该研究提供了BS-CERAB技术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经验,并且是迄今为止使用BeGraft和Solaris支架移植物进行CERAB技术的最大队列研究。
总结
BS-CERAB技术在治疗严重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中展现出了优异的手术成功率、血流动力学改善效果以及通畅率。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血管外科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尤其适用于那些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此外,该技术在中期随访中显示出的高通畅率和低再干预率,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尽管存在局限性,但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BS-CERAB技术作为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并鼓励进一步的研究以验证其长期效果和成本效益。
参考文献:Enrique M. San Norberto , Álvaro Revilla ,et.al.Combination of BeGraft and Solaris Stent Grafts for the Covered Endovascular Reconstruction of Aortic Bifurcation—BS-CERAB Technique.J. Clin. Med. 2024, 13, 1925. https://doi.org/10.3390/jcm13071925
编辑:多鱼
二审:清扬
三审:碧泉
排版:半夏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