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首份全球脑膜炎诊断、治疗和护理指南,旨在加快脑膜炎检测速度,确保及时治疗,并改善患者的长期护理。该指南汇集了最新的循证建议,为减少脑膜炎造成的死亡和残疾提供了重要工具。(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4 月 12 日,加拿大盖尔德纳基金会公布 2025 年度获奖名单,8 位科学家在生物医药、全球健康及癌症研究领域斩获殊荣。国际奖得主斯皮罗斯・阿尔塔瓦尼斯-察科纳斯团队揭示Notch信号通路机制,迈克尔・威尔士与保罗・内古莱斯库针对囊性纤维化开展研究。全球健康奖得主安德烈・布莱恩德研发即食治疗性食品革新儿童营养不良治疗模式。动力奖得主丹尼尔・德・卡瓦略发现转座因子调控抗肿瘤免疫机制并开发早期癌症血液检测技术。(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4月1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修订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办法》,明确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共7章60条。《办法》要求加强军队药品储备管理,保障药品供应;规范军队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推进合理用药;细化军队特需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强化军队药品监督管理,保障药品安全。(来源:中国政府网)
4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联合多家权威机构发布《中国帕金森病报告 2025》。报告显示,我国现存帕金森病患者超 500 万例,发病人数、患病人数及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球 38.08%、43.14% 和 23.71%。近 30 年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男性增幅显著高于女性。报告强调,前驱期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的早期筛查及亚型分类对精准诊疗至关重要,并提出构建全程分级管理体系、推进规范化诊疗的紧迫性。(来源:科学网)
4月10日,浙江省健康体重指导中心在浙大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正式运行。这也是国内首个省级健康体重指导中心,由内分泌科、全科、营养科、中医科以及减重代谢外科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联合门诊制定规范化、个性化、综合化的减重方案,实现患者一站式就诊。(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国医名师、全军重大宣传典型、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创始人蔡瑞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12日22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来源:科学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邵志敏、江一舟、杨文涛,副主任医师李俊杰团队,首次系统揭示了影响新一代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药物疗效的肿瘤空间特征,并构建了首个可以预测新一代抗HER2 ADC药物疗效的实用模型,为这类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精准应用提供了有力参考工具。(来源:科学网)
2025全国爱鼻日,创新靶向疗法成为鼻窦炎治疗新选择
4月12日是全国爱鼻日,主题是“科学防治鼻病——科技赋能鼻腔健康,顺畅呼吸轻嗅百香”。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金宝搏版本
分会鼻科学组组长、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眼耳鼻喉科中心主任朱冬冬表示,随着科技创新推进,鼻部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模式已开始转变,以生物制剂为代表的创新靶向疗法,正在为部分传统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提供新选择。(来源:科学网)
中国医学专家开展的一项覆盖中国8家大型医疗中心的大样本研究显示,接受“术前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两年总生存率高达81.3%,显著优于传统治疗组的71.3%。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李志刚领衔开展的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金宝搏版本
知名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丨Surgery)上。(来源:科学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于波和教授贾海波团队在斑块侵蚀致心肌梗死发生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团队首次在人体中证实了JAK2 V617F基因突变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侵蚀发生风险增加10倍以上,并指出该基因突变引起的中性粒细胞过度激活以及中性粒细胞外捕获网(NET)形成可能是斑块侵蚀风险增加的重要机制。(来源: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