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73岁的李奶奶特地来到“家门口”医院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眼科中心检查术后双眼,当告诉她视力已恢复到0.5时,她高兴得像孩子一样叫了起来:“看见了,我又能看见了!”连声感谢手术医生、上海医务工匠、眼科主任陈吉利。
本网讯 (通讯员 喻文龙 驻地记者 孙国根) 4月15日,73岁的李奶奶特地来到“家门口”医院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眼科中心检查术后双眼,当告诉她视力已恢复到0.5时,她高兴得像孩子一样叫了起来:“看见了,我又能看见了!”连声感谢手术医生、上海医务工匠、眼科主任陈吉利。
上海医务工匠、陈吉利主任正在聚精会神给李奶奶做白内障摘除手术。喻文龙 摄
原来李奶奶双眼患白内障已多年,宁可在家里摸着墙壁、家具走路也不肯手术,除了恐惧手术外,还因为听说“要等白内障成熟了才能做手术”。直至3月初,老人开始看不见东西,同时伴有眼痛、头痛、恶心和呕吐,晚上睡觉也痛得坐卧不安,实在忍受不了,才让家属搀扶着她来到市北医院眼科中心就诊,被诊断为白内障膨胀诱发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急需手术治疗。
陈吉利说:“当时李奶奶的角膜完全水肿,眼压高达70多mmHg,前房因白内障膨胀几乎消失,已经不适合做白内障手术,只能先做青光眼手术。” 陈吉利亲自主刀为李奶奶做了复杂的四级前节玻璃体切除联合青光眼手术,这才缓解了李奶奶的痛苦。
但李奶奶的眼睛还是看不见,陈吉利告诉她一个月后来做白内障手术才能恢复视力。一个月后,李奶奶如约而至,手术过程非常顺利,仅用了十几分钟。术后第二天,当李奶奶揭开纱布的那一刻,她的眼中充满了惊喜和感激。如今李奶奶的视力除了恢复到0.5外,还把青光眼发作的诱因排除掉了。
陈吉利告诉记者,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属于生理性退化的表现。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目前,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最佳方案。然而,在日常诊疗过程中遇到过许多像李奶奶这样的患者,存在“白内障要等成熟再做手术”等误区。过去,由于手术技术的局限性,医生确实需要等待白内障“成熟”后才能进行手术。但如今,随着高清手术显微镜的普及,这种观念早已过时,白内障手术早已不需要等到“成熟”。 如果等到白内障“熟透”,晶状体过硬,反而会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就像一个熟透的苹果,里面的果肉已经变得很硬,很难清理干净。而且,等待白内障成熟的过程,患者会经历漫长的低视力阶段,生活质量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白内障如果一直不治疗,可能会像李奶奶这样引发其他并发症,比如白内障膨胀引发青光眼,白内障溶解引发葡萄膜炎等,这些并发症对眼睛的伤害更大。
陈主任介绍,除了“白内障要等成熟后才能手术”这一误区外,有些人对白内障的治疗还存在以下三大困惑和误区:一是认为人工晶体越贵越好。人工晶体并非越贵越好,而应根据患者详细的眼部详细检查结果和患者实际需求来选择最适合的人工晶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二是认为白内障可以通过药物或其他非手术疗法根治。药物可能在早期对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没有任何“特效药”或非手术疗法可以根治白内障,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是治疗白内障的最佳方案。三是认为年纪大了,没必要做手术。其实白内障手术对年龄并没有明确的限制,即使是高龄老人,只要身体状况允许,都可以接受手术。
据了解,陈吉利曾先后为5位百岁老人做了白内障摘除手术。手术后,视力的改善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让老人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减少摔倒等意外的发生。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