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

高温天气下五大危险行为,个个致命,千万别做!

作者: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25-07-02
导读

          在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称为高温天气,连续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为高温热浪。高温天气不仅让人感到酷热难耐,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关键字:  高温 | 健康问题 

        最近,多地气温飙升,热浪滚滚。

        在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称为高温天气,连续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为高温热浪。高温天气不仅让人感到酷热难耐,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危险食物”,一不注意就中招

        近期,美国因沙门氏菌污染紧急撤回170万枚鸡蛋。

        图源:央视新闻微博

        在我国,央视最近也报道了所谓的“无菌蛋”问题。

        图源:央视网微博

        “无菌蛋”安全吗?事实上,“无菌蛋”并非绝对无菌。它是经过巴氏杀菌及严格加工处理的鸡蛋,主要针对蛋壳表面杀菌,但若鸡蛋内部已被沙门氏菌污染,处理过程可能无法完全杀灭蛋内细菌。而且,无菌蛋对储存条件要求极高,需在低温环境下冷藏保存,一旦温度过高,沙门氏菌可能迅速滋生。

        除了鸡蛋,未煮熟的肉类,如禽类、猪肉、牛肉等,可能在加工过程中被动物肠道内的沙门氏菌污染,没有彻底加热使细菌存活而引发感染;未经灭菌的乳制品,像生牛奶、奶酪等,没有经过有效杀菌,也可能会携带沙门氏菌,食用后会引起感染;还有食品处理不当,制作过程中交叉污染感染了沙门氏菌,又没煮熟煮透,人食用后就可能引发沙门氏菌中毒。

        图源:CMT

        感染沙门氏菌后,潜伏期约为8~48小时,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乏力,大便呈水样或脓血样,病程一般持续4~7天,大多数健康人可自愈。但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等高危人群需警惕,感染可能发展为败血症、脑膜炎或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出现发热、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且怀疑是沙门氏菌感染,应立即就医。

        急速降温不可取,身体承受不了

        运动后猛喝冷饮,看似能瞬间降温解渴,实则隐藏大危机。当人体在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时,胃肠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突然饮用冷饮会使血管急剧收缩,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腹痛、腹泻、胃胀等肠胃不适。而且,这种突然的温度变化,会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心脏、大脑等脏器的耗氧量加剧,引起血压波动,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夏季降温一定要适度,采用逐渐降温的方法,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中老年人更要格外注意。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淡盐水(加入少许食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水温以接近体温为宜(30~40℃),每次饮水量不超过200毫升,间隔10~15分钟。

        气温高时,洗冷水澡这种突然的冷刺激同样危险。大量出汗时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凉水容易刺激心脏血管突然收缩,伴随血压波动,易诱发心肌梗死;冲凉水澡,还可能导致头部血管收缩,造成头晕、头痛、眼前发黑。所以,满身大汗的时候,先用毛巾擦干汗,再去洗澡。如果要冲冷水澡,最好先用冷水冲四肢,等身体适应后,再冲全身。

        图源:CMT

        空调使用有讲究,不当使用危害大

        高温天气下,空调成了许多人避暑的“神器”,但为了节约能源,或者担心空调使用过多对身体不好,一些人选择不开空调,这种做法在极端高温天气里是非常危险的。

        当气温过高时,人体的散热功能会受到限制,身体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会导致体温持续升高。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人体的生理机能会受到严重干扰,容易引发热射病。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中暑类型,发病迅速,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患者会出现高热、无汗、昏迷等症状,体温可高达40℃以上,若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然而,空调的使用也并非没有讲究。高温天,很多人贪凉把空调调到20℃以下甚至直吹风口,或者整夜开空调,这会使血管收缩、血流减慢,中老年人易形成血栓,增加脑梗、心肌梗死风险。此外,紧闭门窗开空调,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大脑供氧不足,易引发头晕、头痛,甚至诱发脑血管意外。

        图源:CMT

        在高温天气里,正确使用空调不仅能帮助我们舒适度夏,还能避免因不当使用而引发的健康问题。建议大家在使用空调时,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设置温度:将空调温度设置在26~28℃之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一般建议温差控制在5~8℃之间。

        避免直吹:避免长时间对着空调直吹,尤其是头部和颈部,以免引起不适,可以给空调加个挡风板或调整风向。

        定期清洁空调:定期清洁空调滤网,避免灰尘和细菌滋生,影响空气质量。

        适当通风换气:长时间使用空调时,要注意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高温下的易燃易爆品,别大意

        一些降温喷雾的主要成分是液化石油气,主要由丙烷和丁烷组成,过量喷洒、喷涂使用,一旦遇到明火就会燃烧,遇高温还有爆炸的危险。

        高温车内环境的维护也很重要,车内常放置的一些物品在烈日暴晒下,也有可能发生危险。比如打火机、碳酸饮料等罐装带压力物品,受热易发生膨胀;花露水、酒精等,挥发产生易燃气体,车内温度过高,达到燃点或者遇明火,易发生轰燃;老花镜、放大镜、瓶装水等有凸透镜效果的物品,长时间聚光发热,容易引燃车内可燃物;充电宝、手机等电子产品,高温环境下电池易发生鼓包,有爆炸危险。所以,这些物品不要长时间放在车内。

        高发病不注意防范,后果很严重

        高温期间,除了最常见的中暑,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恶化和卒中)、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肾脏疾病等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也会显著增加(表1)。特别是当暴露于细颗粒物空气污染时,这些风险会进一步加大。

        心血管疾病:高温下的隐形杀手

        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是高温热浪期间的主要死因之一。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大量出汗来散热,这会导致血液浓缩、黏稠度增大,全身小血管舒张,内脏血液充盈度下降,从而加重心血管负担。同时,环境低气压会使人体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不足,引起心脏、大脑反射性痉挛,诱发心肌梗死、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高温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就诊率、住院率上升,人群超额死亡增加,且风险随温度升高时间延长而增大。

        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以及经常在户外工作的人,在高温天气下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后果,甚至有生命危险。

        肾脏疾病

        高温期间,肾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也会增加。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增多,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导致脱水,进而影响肾脏功能。此外,高温还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对于患有慢性肾病的人群来说,高温天气下的健康管理尤为重要。

        呼吸系统疾病

        高温期间,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发病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高温会提高空气中过敏原水平,闷热型高温天气下霉菌浓度大幅度上升,对肺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而干燥型高温则会造成气道干燥,引起支气管收缩,降低肺功能。此外,高温通过免疫调节和神经调节影响机体炎症反应,可能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温对欧洲、南亚、拉丁美洲等国家的呼吸系统发病有较大影响。我国城乡空调普及率较高,室内空调纳凉等防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温的不利影响。

        表1 极端高温相关的健康问题

        结语

        炎炎夏日,高温“烤”验着每一个人。希望大家都能重视高温天气下的健康风险,避免上述危险行为,安全度过炎热夏季。

        参考文献

       [1]BELL ML, GASPARRINI A, BENJAMIN GC. Climate Change, Extreme Heat, and Health[J]. N Engl J Med, 2024;390(19):1793-1801. DOI: 10.1056/NEJMra2210769.

     [2]EBI KL,CAPON A,BERRY P,et al. Hot weather and heat extremes: health risks[J]. Lancet, 2021 Aug 21;398(10301):698-708.DOI: 10.1016/S0140-6736(21)01208-3.

           [3]丁净, 卢苗苗, 韩素芹. 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与人体健康研究进展[J]. 气象科技进展, 2025, 19(1): 24-28.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