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

“难治性抑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作者:伊文 来源:医脉通 日期:2016-05-24
导读

         难治性抑郁(TRD)是一个立体的概念,涉及治疗方式、治疗时长等多个临床要素。无论是患者眼中的康复还是医生眼中的缓解,只要连续治疗未能产生足够的效果(未能充分康复或缓解),即可被视为难治。

        难治性抑郁(TRD)是一个立体的概念,涉及治疗方式、治疗时长等多个临床要素。无论是在概念还是实践层面,给予其一个理想的定义都比较困难:同一个病人,一些医生坚信其属于TRD,而另一些医生则认为未必如此。另外,一些新疗法及治疗策略的出现也使得之前的TRD不再难治,TRD除了反映出医疗的进展,对患者似乎并无大的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TRD这一概念究竟是个鸡肋,还是确有临床价值?如果有,如何定义最有用?

        针对这一问题,澳大利亚皇家北岸医院精神科Gin S Malhi和Yulisha Byrow进行了探讨论述,观点2月发表于《Evidence-BasedMental Health》。作者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TRD

        TRD的定义为:对足量足疗程抗抑郁治疗的应答不足。其中包括两个重要组分:治疗应答(“难治”的对立面)、抗抑郁治疗(可能是多种方式)。

应答

        应答是一个重要的临床概念,通常定义为“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以实现功能恢复”。研究中,抗抑郁治疗应答通常指抑郁量表(如HAM-D或MADRS)较基线时减分50%及以上,而未达到50%减少的患者则被视为难治(treatment resistant),这在临床中占据相当比例。因此,TRD包括了治疗“无应答”和“部分应答但不及格”两类患者。

        同为“难治”,治疗应答0%与49%会有显著的差别;作为“难治”和“非难治”,49%和51%却可能几乎没有区别。

        并且,TRD在不同症状之间并无明确界线;例如,焦虑、疲劳及睡眠症状的无应答“等同于”自杀观念、负罪感及精神运动迟缓症状的无应答。显而易见,这些抑郁症状在临床上差异巨大,并不能单纯按数目计算。因此,对症状进行分组是必要的,不同症状领域的应答或不应答可能反映了难治性的不同类型。

        图1 治疗有效性的不同类型(Malhi GS, et al.2016)

        从上图可以看到,治疗应答存在多种类型,不同个体应答速度差异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应答迅速的个体,也有可能高开低走,最终仅达到部分有效,这与应答缓慢且最终部分应答共同构成了TRD中的不同亚组。

        伴随着个体对治疗的应答,抑郁症状逐渐减少直至缓解,但抑郁症状最终完全消失的情况并不多见,至少50%患者持续存在2种或以上残留症状。因此在现实中,对治疗应答的判定是复杂的,特别是对抑郁症状的数量及严重度进行评估时。药物剂量、心理治疗频率均可调整,然而决定是否采取某一治疗策略则非此即彼。这就是为何TRD通常需分期讨论的原因。

抗抑郁治疗

        TRD主要指对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失败,而心理治疗及社会干预所占比例较低,往往是因为前两者相对容易量化。然而,即使是最高级的TRD定义也难以应用于实际临床患者。TRD通常定义为对连续两周“充分”的抗抑郁治疗无效或应答不佳,其中“充分”如何界定至关重要,关乎整个治疗策略的质量评价,还包含了一系列可影响治疗应答的额外因素,如依从性、确切诊断等等。

        大多数临床指南认为,充分治疗指至少3周最佳剂量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剂量和时间变化性很大且难以把握,“一刀切”可能并不合理。如一个患者接受标准剂量治疗4周,在名义上可能等同于另一位患者更长时间更大剂量的治疗:两者都是所谓的“足量足疗程”;然而实际上,两种治疗所产生的实际生理效应是不一样的。

        因此,一个尚未回答的关键问题在于:“治疗无应答”什么时候应被视为“难治”。

“无效”何时成为“难治”?

        纵向研究已表明,很多抑郁症患者在达到缓解前通常会经历3个抗抑郁治疗周期。因此,无效(包含部分应答)是常见的治疗结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患者眼中的“无效”指的是“未回归到正常的自我”,也就是指抑郁症功能性的恢复,这在实际中往往很难实现。相比之下,医生所作出的“有效”的判定阈值较低。换言之,患者的目标是“康复”,而医生的目标是“缓解”,二者对无效和难治性的理解存在偏差。

        然而,无论是患者眼中的康复还是医生眼中的缓解,只要连续治疗未能产生足够的效果(未能充分康复或缓解),即可被视为难治。

        实际中,医生与患者的视角不同是有意义的,可能使治疗产生积极的变动,如更换治疗策略。假设诊断及治疗方案是正确的,但患者对合理的治疗无应答,则提示可能病情较重,或者疾病属于其他类型(如双相抑郁)。

合理定义“难治性”

        TRD的定义将抑郁症患者划分为了两组:对治疗敏感的和无应答的。后者组成了一个有临床意义的群体:老药治疗无效,需要试用新药。随着这一人群的扩大,人们可以对更多具有同质性的个体进行研究。这也充分复制了真实世界中的实践情况:SSRIs一般作为抗抑郁治疗的一线选择;然而,一旦这些药不管用,下一步怎么办,我们会发现我们其实知道得并不多。难治性的定义有助于我们覆盖所有的患者,并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

        用来定义TRD的指标包括:既往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表示疾病负担)、既往治疗有效或无效史、家族史及共病。此外,对哪些症状有效/无效有助于进一步细化TRD的诊断,如TRD的某一种亚型可表现为总体有效,但对某一特定症状方面无效,如认知或植物神经症状,这就引入了“特异性应答”这一概念。

启示

        目前,由于在抗抑郁治疗中多数患者会出现应答不佳,很多时候会因此诊断为TRD。针对TRD人群开展的临床研究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TRD

        ① TRD的存在提示,目前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

        ② 基于抗抑郁治疗无效对TRD进行系统化的定义,可提出“基于特定治疗手段的抑郁亚型”这一概念,以表示对特定治疗无效的患者群体。TRD人群由于同质性相对优于总体抑郁人群,可用来开展新的治疗试验,如联合用药、辅助用药乃至仍处于试验阶段的新疗法。

TRD

        ① 针对TRD患者试验新型抗抑郁药物,意味着一线抗抑郁药物治疗将受到限制。

        ② 由于TRD患者对治疗的应答阈值较高,除非研究药物特别有效才可达到显著改善。这意味着用于试验的抗抑郁药可能因为要跨越的障碍太高,无法表现出显著疗效,导致其潜在的治疗效益遭到忽视。

        文献索引:Malhi GS, et al.Is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a useful concept? Evid Based Ment Health. 2016Feb;19(1):1-3. doi: 10.1136/eb-2015-102299. Epub 2016 Jan 14.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