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T治疗结束6周后,难治性抑郁患者的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性、视觉学习功能较基线时改善显著,其他神经认知功能与基线时相仿;▲基线时,MADRS与MCCB得分之间存在若干显著的关联,提示治疗前认知水平与抑郁严重度相关;
主要发现
ECT治疗结束6周后,难治性抑郁患者的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性、视觉学习功能较基线时改善显著,其他神经认知功能与基线时相仿;
治疗后,患者的实际认知功能水平与主观感受之间普遍存在偏差。
电休克疗法(ECT)可快速缓解抑郁症状,但医生常因顾忌ECT的认知副作用而避免使用;既往围绕ECT影响认知的研究很少评估神经认知功能的全部领域,且缺乏针对年轻人群中的研究。此外,患者主观报告的认知障碍与客观测试结果之间往往存在差异:患者自认为“比之前笨了很多”,但客观测试结果却可能并非如此。
在这一背景下,Christine Mohn等开展了一项纵向研究,并于5月20日发表于《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本项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ECT治疗结束6周后,患者的各项认知功能较基线时有何变化?
2、认知功能客观测试成绩与抑郁严重程度及主观感受是否相关?
研究方法
研究者从挪威东部的两家医院招募了36名难治性抑郁患者,平均年龄46.1岁,67.7%为女性。研究排除标准包括当前酒精或药物滥用、持续罹患神经系统疾病、过去2年曾接受ECT治疗。
ECT设备参数设置为方波、短脉冲(0.5ms),强度基于个体阈值滴定,平均治疗次数为11.9次。其中,23例采用右单侧电极放置,1例采用双额侧电极放置,7例采用混合放置。治疗后,7例患者接受了维持治疗(平均9.9次)。抑郁严重度通过MADRS评估,客观认知功能通过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估,主观认知功能则由患者自评的日常记忆量表(EMQ)评估,分别于开始治疗前1-3天及全部治疗结束后6周时进行。
最终,有31名受试者完成了治疗及所有评估,研究脱落率为14%。
主要结果
▲ 治疗后,受试者的MADRS得分降低约一半,从33.4(sd 7.7)分降低至17.7(sd 8.1),提示ECT针对这一样本的显著疗效;
▲ ECT治疗6周后,受试者的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性、视觉学习功能较基线均有显著改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EMQ得分无显著变化,提示患者主观上的认知功能变化不大。
▲基线时,MADRS与MCCB得分之间存在若干显著的关联,提示治疗前认知水平与抑郁严重度相关;
▲治疗前后,EMQ与MCCB得分均无较强相关性,但治疗后的EMQ得分与抑郁严重度显著相关。
启示
该研究结果显示,经ECT治疗后6周时,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显著,主要表现在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性、视觉学习方面,而其他MCCB项目得分相较于基线无变化。此外,认知测试成绩与抑郁严重度显著相关,而与主诉认知水平无关,说明患者主诉与客观认知功能之间存在偏差;ECT后患者主诉认知功能下降,可能并不意味着情况真有那么差。
此研究首次证明,MDD患者经ECT治疗可全面改善认知功能水平:ECT不仅不会越做越“笨”,还会使患者变“聪明”。抑郁严重度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性在基线时较强,而在治疗后变弱,可能与抑郁严重度明显降低有关。本次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较小、未考虑性别因素等,但结果仍在一定程度上证明,ECT不仅不会降低认知功能,还对信息处理速度、视觉学习等方面有改善作用。
文献索引:Christine Mohn and Bj rn Rishovd Ru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neurocognitive function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 6 weeks after ECT,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http://dx.doi.org/10.1016/j.jad.2016.03.062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