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

无痛性心肌梗死“重女轻男”

作者:施仲伟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03-12
导读

         美国研究显示,与同年龄男性相比,女性心肌梗死(MI)患者更少出现胸痛症状并且有较高的死亡率,但这种MI胸痛症状和死亡率的性别差异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论文发表于最近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2012, 307(8):813]。

关键字:  无痛性心肌梗死 

  美国研究显示,与同年龄男性相比,女性心肌梗死(MI)患者更少出现胸痛症状并且有较高的死亡率,但这种MI胸痛症状和死亡率的性别差异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论文发表于最近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2012, 307(8):813]。

  该观察性研究纳入14万余例MI患者(481581例女性,661932例男性),结果显示,MI患者中女性不出现胸痛症状的比例远高于男性(42.0%对30.7%,P<0.001),年龄和性别对胸痛症状的出现有着显著影响,年轻患者的性别差异较年老患者更为显著。女性患者的院内死亡率高于男性(14.6%对10.3%),不出现胸痛的年轻女性患者死亡率高于不出现胸痛的年轻男性患者,但这种差异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有减弱和逆转趋势。年龄、性别和胸痛症状的出现与患者死亡率显著相关。

 inserted image

图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胸痛可能出现的区域及放射区域

  ■专家点评

  必须重视无痛性心肌梗死和女性冠心病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 施仲伟

  这项研究质量不算高,回顾性分析的固有缺陷使它不能核实每例患者MI诊断的可靠性,也无法分析无胸痛患者依据何种临床表现来诊断MI。尽管如此,这项大而简单的研究仍有参考价值,提醒我们必须重视两个临床问题。

  第一个问题:无痛性MI 过去我们对此认识不足,诊断常常是回顾性的,即某些无胸痛病史者在心电图偶然检出异常Q波后,才推测他们曾发生过无痛性MI。有些医师甚至还误认为无痛性MI患者是因为病变较轻而未发生典型胸痛。

  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急性MI患者中1/3以上可能无胸痛表现。无痛性MI患者常常就诊迟、易漏诊、得到早期冠状动脉再灌注和其他有效药物治疗的机会减少,但病变不一定较轻;加上常常未能及时得到治疗,他们的预后更差,短期病死率两倍于有典型胸痛的MI患者。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思路,在日常工作特别是急诊情况下,经常想到无痛性MI的可能性,力争“前瞻性”地发现这类患者。

  不典型的表现如恶心、呕吐、心悸、气急或莫名不适感等不仅多见于老年患者,也常见于年轻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故应提高警惕,对可疑者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完全无痛、也没有不典型表现的MI患者,我们很难完全避免漏诊或延误诊断,但必须穷尽自己的诊断能力、对患者高度负责。美国曾报道在急诊科的医疗诉讼案件中,漏诊MI占10.4%、相应赔偿款占总额的25.5%,提示漏诊MI容易被重判和重罚,这也是从事临床工作“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艰辛之处。

  第二个问题:女性冠心病 过去曾认为冠心病主要是男性的疾病,女性、特别是绝经期前的中青年女性很少罹患冠心病。其实不然,心脏病是西方国家女性的第一位致死原因,2007年美国有421918位女性死于冠心病,超过癌症、慢性肺病、阿尔茨海默病和事故致死例数的总和。

  我国的冠心病患病率目前处在上升阶段,女性(包括年轻女性)冠心病患者也越来越多,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比较困难,因为她们的临床表现常常不典型且较易受情绪及环境等因素影响、运动试验常呈假阳性结果、典型心绞痛少见而无痛性MI较多见。

  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病理机制及自然病程与男性不同,她们发生冠心病事件相对较晚但发生事件后死亡率较高;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相对少见但常常存在微血管功能异常;绝经期前女性发生MI还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冠状动脉痉挛或炎症有关。

  女性冠心病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值得探讨,因为女性对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及介入治疗的反应与男性不尽相同,而既往的临床试验主要纳入的多为中年男性患者。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女性冠心病问题迄今没有能够得到足够重视,女性患者较少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来明确诊断,有效药物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的使用率都显著低于男性患者,这种情况必须迅速改变。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