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

乙肝治疗遭遇“中国式尴尬”

作者:杨力实 整理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5-04-17
导读

          中国现有2800万慢乙肝患者,每年新发约100万肝硬化和约30万肝癌患者。据测算,我国每年用于乙肝及相关疾病的治疗费用将达到800亿~1200亿元。

        

志愿者寄信国家卫生计生委,希 望通过制度建设,减轻患者用药负担(图片来源:亿友公益组织)
 

        中国目前有约9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2800万慢乙肝患者,每年新发约100万肝硬化和约30万肝癌患者。

        据中国乙肝随访与临床科研平台2014数据,WHO推荐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恩替卡韦使用比例仅为33%、替诺福韦为1%。

        中国现有2800万慢乙肝患者,每年新发约100万肝硬化和约30万肝癌患者。据测算,我国每年用于乙肝及相关疾病的治疗费用将达到800亿~1200亿元。

        2015年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首部乙肝治疗指南(详见本报3月19日刊D1~D2版),建议各国,特别是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使用高效低耐药的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作为乙肝一线抗病毒药物,以降低发展中国家乙肝相关疾病与经济负担。

        回顾我国乙肝抗击历程(1992-2015年),尽管在乙肝防控方面成绩显著,但是在乙肝患者治疗用药方面处于“疲软状态”,与WHO推荐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差距较大。目前我国用于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一线抗病毒药物使用比例仅为1/3左右,WHO不推荐使用的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使用比例却占半数以上。

        作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对此现状较为无奈。究其原委,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①一线药物定价较高(约恩替卡韦1029元/月,替诺福韦1470元/月),再加之乙肝治疗药物属于国家医保乙类报销药品、乙肝患者需要自付相当比例,对于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的患者,经济负担沉重;②药物市场准入较慢,比如替诺福韦在2014年获批用于慢乙肝治疗,比美国延迟整整6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用上药的时间;③部分医院或医生对此认识不足,影响了高效低耐药药品使用。

        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我国公共卫生学家颜福庆曾说过,“医(学)生心里要有人群,以公众利益为目的去学医,这才是人类的服务者”。中国医改新政也提出,医疗服务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提高治疗公平可及。近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也表示,2015年要加强医药价格谈判机制、谈判平台和规则的建立,把一些虚高的药价降下来,使群众得到实惠,医院回归公益性。

        这些都提示我们,一名临床医生,除具备临床思维之外,还应该兼具公共卫生思维,学会用公共卫生的眼光看待临床问题。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更可能把有限的医疗资源最大化,使更多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基于此,本刊记者梳理了中国乙肝疾病负担与药物可及性现状(D4~D5版),并走访肝病学专家(D2版)、药物经济学专家(D3版)、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D6版)、无国界医生“病者有其药”项目负责人(D7版)、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相关负责人和亿友公益组织发起人(D8版),电话和(或)邮件联系了人保部医保司相关负责人(但未得到答复),总结了中国乙肝治疗面临的挑战以及各方专家建议。

        我们希望以点带面,通过乙肝治疗遭遇的“尴尬局面”,引起医生对一系列导致患者巨大经济负担、国家公共卫生经济负担疾病的再认识与思考,呼吁政府及社会各界能够重视上述问题,积极推动国家公共卫生项目进展和政策倾斜。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