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

聚焦:院前急救人员职业满意度低且严重担忧前途

作者:赵欣 来源:中国卫生质量杂志 日期:2017-12-02
导读

         聚焦:院前急救人员职业满意度低且严重担忧前途

关键字:  院前急救人员 

        院前急救(First aid)是由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公益事业,属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是医疗救治的第一步[1]。院前急救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在实行救死扶伤、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近年来,西安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迅速增加,急救需求日益增长[3]。但是,随着医师执业准入难度的增大,以及薪酬、风险、专业发展等问题的影响,急救医师的短缺已成为国内急救体系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对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困扰[4]。因此,如何完善院前急救机构,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院前急救医疗资源,提高院前急救效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急救需求,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5]。本研究于2016年1月-2016年6月对西安市982名院前急救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满意度调查,旨在深入了解西安地区院前急救人员工作需求情况,并探讨影响因素,为今后合理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6年1月-2016年6月,采取整群抽样对西安城区所有正在运行的急救站及郊县急救站(点)合计982名院前急救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满意度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82份,收回问卷914份,问卷回收率93.08%。根据问卷剔除标准,对其进行5步剔除筛选,最终获得806份有效问卷,有效应答率88.18%。

        1.2 研究方法

        问卷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所在单位、姓名、电话、性别、年龄、民族、政治面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在编情况及个人月收入等。(2)工作情况:包括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类别、工作年限、职称晋升难易程度、学习频率、是否正常休假、是否保持24小时通讯通畅、是否参加指令性任务及大型灾难事故救援情况等。(3)职业满意度:包括“对现有收入是否满意”“是否愿意从事急救工作”“对现有工作状态是否满意”“对现有人际关系是否满意”“前途和发展空间”“前途担忧程度”等。所有条目均为5个选项等级;“对现有收入是否满意”“是否愿意从事急救工作”“对现有工作状态是否满意”“对现有人际关系是否满意”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选项,选择非常满意、满意及基本满意均认为其职业满意度较高。“前途和发展空间” 包括非常大、大、较大、小、非常小5个选项,选择非常大、大及较大认为其职业满意度较高。“前途担忧程度” 包括绝不担心、不担心、基本不担心、担心、非常担心5个选项,选择绝不担心、不担心及基本不担心认为其职业满意度较高。

        1.3 质量控制

        严格选择各区县联络员,集中统一培训联络员及城区急救站站长,使用统一标准、调查方法及指导语,保证调查问卷的客观、准确。调查前各区县联络员、城区急救站站长与调查对象充分沟通,强调填写注意事项,并全程监督调查对象的问卷填写,保证问卷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1.4 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对基本人口学特点、工作情况及职业满意度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采用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基本人口学特征部分个别条目频数太少可适当合并。职业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进行(纳入水准为α=0.05,剔除水准为α=0.1)。

        2 结果

        2.1 基本人口学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男:女比例为1.25:1。年龄范围为21~64岁(36.52±9.13岁);以30~39岁者为主,占37.47%。汉族人口比例高达99.26%。政治面貌以群众为主,有606例(75.19%)。文化程度较低,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仅为206人(25.56%),其余均为大专及以下学历水平。研究对象中已婚者639人(79.28%),所占比例最大。在编人数较少,在编:非在编比例为1:1.30。个人月收入以2000~2999元/月、3000~4999元/月者为主,分别占37.97%、32.51%。

        2.2 工作情况

        如表1所示,本次调查的806名院前急救人员中,以医生、护士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4.62%、37.22%。工作年限分布较均匀,以4~6年者为主,占27.05%。在职称晋升难易程度方面,667人表示晋升很难,所占比例高达82.75%。认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机会较多者118例,所占比例14.64%,其余调查对象均认为学习机会少甚至没有学习机会。不能享受正常休假人数较多,为495人(61.41%)。770例(95.53%)调查对象表示,单位要求个人通讯工具24小时保持畅通。参加过指令性任务的人数高达678人(84.12%),参加大型灾害事故救援者517例(64.14%)。

        2.3 职业满意度

        如表2所示,806名院前急救人员中,对现有收入情况,以基本满意及不满意者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45.29%、30.89%,总满意度59.93%。就“是否愿意从事急救工作”,55.33%的调查对象愿意从事急救工作,总满意度89.33%。工作状态以基本满意人数最多,为338人,所占比例为41.94%,总满意度84.24%。63.52%的调查对象表示对人际关系满意,总满意度95.91%。49.50%者对前途发展持中立态度,21.22%的调查对象认为前途发展空间小,总满意度64.39%。仅2.23%的调查对象对前途绝不担心,17.25%者对前途表示不担心,总满意度58.44%。

        2.4基本人口学特征、工作情况与前途担忧的关系

        如表3所示,与院前急救人员前途担忧相关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在编情况、职称晋升、学习频率、正常休假及所在区县等。文化程度越高者,对前途越担忧,OR和95%CI为0.608(0.448, 0.826)。非在编人员对前途担忧程度重,OR和95%CI为1.918(1.207, 3.048)。职称晋升困难者对前途担忧程度更重,OR和95%CI为3.248(1.577, 6.692)。学习频率越少,对前途担忧程度越重,OR和95%CI为1.864(1.317, 2.638)。不能正常休假者,对前途担忧程度重,OR和95%CI为3.950(2.386, 6.538)。郊县急救站(点)院前急救人员对前途担忧程度重,OR和95%CI为1.834(1.140, 2.952)。

        3 讨论

        院前急救以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稳定患者病情发展,避免再损伤及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给予快速安全转运为主要原则[6]。西安市院前急救单元结构以医生、护士、司机及两名担架员共同构成。从事院前急救的医生和护士绝大多数均来自于临床专业,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即可上岗;驾驶员、担架员上岗前培训过于简单,没有定期复训与考核制度,也没有医疗急救技能,造成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利用率较低,未能有效优化[7]。

        目前,西安地区院前急救人员数量严重不足,院前急救工作具有强度大、收入低、风险高等特殊性,导致人才招聘较为困难。院前急救人员中男性稍多于女性,因为院前急救工作环境特殊,工作强度大,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男性更适合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虽然护士以女性为主,但驾驶员及担架工均为男性。调查显示,院前急救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85.36%的调查对象认为学习机会少甚至没有学习机会,影响了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提示应该对西安地区院前急救人员加大培训力度,鼓励接受继续教育,建议在西安市区建立院前急救人员培训基地,通过短效重复培训,提高专业急救技能,最终提高我市院前急救人员的整体素质[8,9]。事业编制与收入是稳定院前急救队伍的重要因素[10]。在职称晋升难易程度方面,667人表示晋升很难,所占比例高达82.75%。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重视,在职称晋升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性政策,可考虑院前急救职称晋升独立化,这对发展、稳定院前急救队伍具有重要意义[11]。

        院前急救人员职业满意度情况,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郊县急救站(点)院前急救人员前途担忧程度严重,原因为该地区急救资源短缺现象严重,院前急救专职人员数量明显不足,致使工作正常运转受到严重影响。文化程度越高者,对前途越担忧;院前急救工作性质决定了院前急救人员个人专业发展受限,院前急救人员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不同于院内医师,需熟悉临床各科疾病,医疗知识及操作掌握范围广;同时,院前急救工作的客观特殊性使医疗活动局限于现场紧急救治与转运过程中的短暂救治,院前急救以对症处理为主要,急救活动缺乏完整性,专业不能得到深度发展[12]。职称晋升困难者对前途担忧程度更重,院前急救人员平时工作内容与院内临床差别较大,造成临床知识及实践技能与院内医师严重脱节,导致此类人员在职称晋升过程中受到较大影响,发展上升空间受限。另外,院前急救发展较晚,不属于独立学科,没有独立的职称系列,我国临床学科分类与急救医学相关的只有二级学科急诊医学,不具备科学研究的条件,执业前景不容乐观[13]。学习频率越低,对前途担忧程度重。我国医学院校没有独立的院前急救专业,故对院前急救人员的教育无统一规范标准,培训无规范基地内容,导致人才培养难度大,人才梯队难以形成良性循环[14]。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人员职业满意度低,对前途担忧程度重;与院前急救人员前途担忧相关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在编情况、职称晋升、学习频率、正常休假及所在区县等。建议由政府主导,完善急救医疗政策法规;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急救人才培养体系及院前急救分级管理制度,设置医疗救护员职业,并提升人员工资待遇。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