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

缺血性卒中后患者上肢较下肢更易发生痉挛

作者:cath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6-06-28
导读

         为了解国人缺血性卒中6个月后肢体痉挛的发生情况与危险因素,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学者们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卒中后,痉挛在上下肢同时发生最常见,上肢较下肢更易发生痉挛,其中肘关节最易受累,入院时NIHSS评分中瘫痪评分与出院时BI评分有助于预测痉挛的发生。相关论文近期在线发表于《中国卒中杂志》。

关键字:  缺血性卒中 | 痉挛 

        为了解国人缺血性卒中6个月后肢体痉挛的发生情况与危险因素,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学者们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卒中后,痉挛在上下肢同时发生最常见,上肢较下肢更易发生痉挛,其中肘关节最易受累,入院时NIHSS评分中瘫痪评分与出院时BI评分有助于预测痉挛的发生。相关论文近期在线发表于《中国卒中杂志》。

        研究者们连续选取了2013年4月1日-7月31日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新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缺血性卒中后6个月时评估其痉挛情况。痉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所有患者的痉挛评定均由同一人进行。

        结果显示,纳入患者185例,完成随访114例,32例发生痉挛,上下肢均发生痉挛的有22例。最易受累的是肘关节(26例),其次为踝关节(22例)、指关节(20例)、腕关节(19例)、膝关节(18例)、肩关节(15 例)和髋关节(7例)。统计分析发现,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痉挛组(4.64,0~23分)显著高于无痉挛组(2.41,0~7分,P =0.001);入院时NIHSS评分中瘫痪评分(3,2~6分)痉挛组明显高于无痉挛组(1,0~2分,P <0.001);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痉挛组(71.2分,5~100分)明显低于无痉挛组(91.7分, 45~100分,P <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入院时NIHSS评分中瘫痪评分及出院时BI评分与痉挛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论文标题:缺血性卒中后痉挛发生情况及预测因素分析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