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械

泛谈维生素类药物的使用误区

作者:王秋冬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日期:2012-08-29
导读

         维生素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种类之一,对多种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应用也相对较广泛。

  维生素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种类之一,对多种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应用也相对较广泛。但是在临床中,有些医生和患者还存在一些认识和使用上的误区,值得注意。

  误区一:

  把维生素当成营养药,长期使用

  典型病例:患者男,64岁,平时身体健康,有一天出现眼干症状,医生认为是缺乏维生素A所致,建议他服用维生素A,每天使用10万单位。服用一段时间之后,患者眼干症状消失。由于听说维生素是营养药,可以长期服用,患者就没有停药,一直在使用,以致半年后出现头痛、呕吐等维生素A中毒症状。

  用药分析:把维生素作为营养药,因此就长期使用,这是一种误解。只有当体内缺乏维生素或者患有某些疾病需要使用维生素治疗时,才可以使用维生素。如果每天使用维生素A 10万单位,超过半年,就可能发生中毒。其他维生素类药物也是如此,都不宜作为营养药物使用。

  误区二:

  使用方法不当,导致药物无效

  典型病例:患者男,45岁, 经常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而且越来越重,后来被诊断为恶性贫血。医生给予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每次100微克,两周后症状缓解。后来患者嫌肌肉注射不方便,于是自行将维生素B12注射液改为口服,导致病情不久后又出现恶化。

  用药分析:该患者由于自行改变给药方法,把肌肉注射的药物改为口服,这是无法获得疗效的。恶性贫血是因为内因子缺乏导致,必须终身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才能够保证治疗效果。

  误区三:

  联用药物不当,导致毒性发生

  典型病例:患者女,45岁,两周前出现咳嗽、咳痰、发热,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使用磺胺甲恶唑(SMZ)治疗,每次1克,每天两次,口服;同时服用维生素C片,每次100毫克,每天3次。1周后患者出现肾脏刺激症状。

  用药分析:该患者同时使用了两种药物,其中维生素C显弱酸性,而SMZ为磺胺类药物,在服用期间一般需要碱化尿液,以减少析出,减轻对肾脏的损害。两药合用,可加重磺胺类药物对肾脏的刺激和损伤。

  误区四:

  合用药物不当,导致药物疗效降低

  典型病例:患者男,47岁,经常出现胃酸、胃痛,诊断为胃溃疡,使用硫糖铝治疗,每次1克,每天4次;因血脂异常,使用维生素E辅助治疗,每次50毫克,每天3次。

  用药分析:该患者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是不合适的。因为硫糖铝、矿物油等药物可以干扰维生素E的吸收,导致维生素E血药浓度降低,从而降低疗效。所以维生素E不宜与硫糖铝药物合用。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