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血清蛋白因子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疗效预测

作者:杨俊岭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6-05-24
导读

           近期,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血清蛋白因子浓度的改变对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预测性。研究指出,较高血清BDNF基线浓度和(或)较高GFAP浓度可能与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关;利培酮对疾病的炎性状态可能有抑制或调节作用。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6期《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上。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测定8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在利培酮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

  近期,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血清蛋白因子浓度的改变对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预测性。研究指出,较高血清BDNF基线浓度和(或)较高GFAP浓度可能与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关;利培酮对疾病的炎性状态可能有抑制或调节作用。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6期《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上。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测定8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在利培酮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钙结合蛋白(S100β)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浓度的变化;并与78名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于治疗前后评估临床症状的变化并分析血清蛋白因子浓度与PAN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治疗前,患者组血清BDNF浓度(t=-13.75)及NGF浓度(t=-13.76)低于对照组(P均<0.01);IL-6(t=11.46)、TNF-α(t=8.09)、S100β(t=8.58)和GFAP(t=2.95)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3个月后,患者组血清IL-6(t=4.86)、TNF-α(t=5.29)、BDNF(t=2.43)和NGF(t=5.35)浓度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S100β(t=1.73,P=0.09)和GFAP(t=0.75,P=0.46)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有效组血清BDNF浓度明显高于无效组;治疗后,有效组血清GFAP浓度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IL-6浓度差与PANSS减分率呈正相关(r=0.41,P<0.01)。

   相关链接:http://mall.cnki.net/magazine/magadetail/LCJS201205.htm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