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3种干预方法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其家庭负担影响的比较

作者:杨俊岭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6-05-24
导读

           近期,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职业康复3种干预方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负担的影响。研究指出,3种干预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精神症状、减轻患者家庭负担。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6期《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上。   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组48例、家庭治疗组46例、职业康复组40例)及对照组44例,

  近期,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职业康复3种干预方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负担的影响。研究指出,3种干预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精神症状、减轻患者家庭负担。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6期《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上。

  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组48例、家庭治疗组46例、职业康复组40例)及对照组44例,在维持原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干预治疗,历时1年。入组时和干预结束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BS)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评估。

  干预组干预后PANSS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认知行为组:t=3.882~6.697;家庭治疗组:t=4.765~9.608;职业康复组:t=2.956~5.11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FBS总分、经济负担、家庭日常活动、家庭娱乐活动、家庭关系以及认知行为组的躯体健康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认知行为组:t=2.584~6.086;家庭治疗组:t=2.615~4.906;职业康复组:t=2.438~4.5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组治疗前后差值方差分析显示,认知行为组的经济负担因子分的差值高于家庭治疗组和职业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4,P<0.05)。

   相关链接:http://mall.cnki.net/magazine/magadetail/LCJS201205.htm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