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越鞠丸治疗抑郁症个体差异明显

作者:陈刚等 来源:《科学报告》 日期:2016-06-14
导读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陈刚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中医经典方药越鞠丸在具有不同遗传来源的动物中,抗抑郁作用有很大区别。该发现发表在最近的《科学报告》上,为如何利用传统中医药精准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思路。 越鞠丸是具有800年历史的解郁名方,临床发现它具有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关键字:  越鞠丸 |  | 信号通路 |  | 抑郁症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陈刚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中医经典方药越鞠丸在具有不同遗传来源的动物中,抗抑郁作用有很大区别。该发现发表在最近的《科学报告》上,为如何利用传统中医药精准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思路。

        越鞠丸是具有800年历史的解郁名方,临床发现它具有治疗抑郁症的效果。陈刚研究小组发现,越鞠丸快速抗抑郁疗效在各种动物模型及临床初步研究被证实,与快速抗抑郁的原型西药氯胺酮比,越鞠丸还具有副作用低,没有成瘾作用等优势。

        “课题组使用了一种常用的名为ICR品系的小鼠,单次给药越鞠丸药效只能持续一天,而另一种名为昆明品系的小鼠,同样给药其药效却可以持续5天。”陈刚说。在两个品系中,均可在半小时产生抗抑郁效果。给药半小时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两个品系中都能迅速升高,但是在昆明小鼠可以至少持续2天,而ICR小鼠中效果不到1天。

        进一步发现,昆明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持久升高及抗抑郁作用是因为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的激活,而ICR小鼠没有该信号的激活。“脑中是否激活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信号通路,从而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是决定个体是否更受益于越鞠丸治疗抑郁症效果的关键分子机制。”陈刚说。

        此次,该课题组首次将遗传差异比较方法引入中医药个性化差异机理研究,发现了越鞠丸独特的作用机制和靶点。课题组还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了脑病中医药现代研究开发平台。

        原始出处:

        Xue W, Wang W, Gong T, Zhang H, Tao W, Xue L, Sun Y, Wang F, Chen G.PKA-CREB-BDNF signaling regulated long lasting antidepressant activities of Yueju but not ketamine.Sci Rep. 2016 May 20;6:26331. doi: 10.1038/srep26331.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