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肺表面活性剂生物分子冕形成机理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日期:2017-08-23
导读

         肺表面活性剂生物分子冕形成机理研究取得进展

关键字:  肺表面活性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国庆等在肺表面活性剂冕(pulmonary surfactant corona)形成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纳米颗粒与肺表面活性剂交互作用后形成生物分子冕的演化规律,发现了纳米颗粒表面亲疏水性质对分子冕的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纳米科学期刊ACS Nano上,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胡青林,合作者为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Zuo Yi。

        纳米颗粒进入生物体后,因其高表面自由能,很容易吸附生物体液中的各种蛋白质分子,在颗粒表面形成生物分子冕。纳米颗粒的吸附作用不仅可能改变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乃至功能,而且会改变初始纳米颗粒的粒径及表面性质,从而影响随后的细胞摄取行为和生物效应。迄今为止,有关生物分子冕的绝大部分认识来自于纳米颗粒与血浆的交互作用,而肺部是纳米颗粒进入人体的最主要途径,肺表面活性剂与纳米颗粒交互作用形成分子冕的研究极为缺乏。

        力学所研究团队采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吸入纳米颗粒与肺泡液体中肺表面活性剂的交互作用,发现了具有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纳米颗粒在接触到肺表面活性剂后,均会吸附并形成由磷脂分子和活性剂蛋白分子组成的生物分子冕。分子冕的结构依赖于纳米颗粒表面的亲疏水性质,亲水颗粒形成双层冕结构而疏水颗粒形成单层冕结构;分子冕将为纳米颗粒提供一类物理化学屏障,使得纳米颗粒亲疏水性质趋同,且能增强纳米颗粒的生物识别。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的资助。研究成果不仅加深了对肺表面活性剂分子冕形成机理的认识,而且指明了在肺毒理和肺部纳米给药研究上应考虑此分子冕的影响,得到了评审组的较高评价。(生物谷Bioon.com)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