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

痛风患者足踝双能CT尿酸盐结晶沉积特点分析

作者:耿一博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3-02-18
导读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共同发表论文,旨在应用双能CT分析关节周围尿酸盐结晶沉积特点,预测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相关的解剖和形态学特征。研究指出,双能CT可以清晰显示尿酸盐结晶,有助于痛风的诊断及随防研究。尿酸盐结晶沉积的部位、形状、大小、数量以及受累部位是否伴有软组织肿胀、骨侵蚀等因素,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有影响。该文章发表在第16卷第8期《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上。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共同发表论文,旨在应用双能CT分析关节周围尿酸盐结晶沉积特点,预测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相关的解剖和形态学特征。研究指出,双能CT可以清晰显示尿酸盐结晶,有助于痛风的诊断及随防研究。尿酸盐结晶沉积的部位、形状、大小、数量以及受累部位是否伴有软组织肿胀、骨侵蚀等因素,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有影响。该文章发表在第16卷第8期《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上。

  选择近期足踝部发作过关节肿和(或)痛患者84例(其中确诊痛风患者68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11例,单纯其他类型关节炎患者5例),入选患者均完成足踝部双能CT检查。应用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解剖、形态学特征与关节炎症急性发作的关系。

  结果显示,痛风组共发现278处尿酸盐结晶,最常出现结晶沉积的部位依次为第一趾中远端(18.2%)、第一跖趾关节(16.8%)、跟骨(17.5%)、胫骨下端(11.8%),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发现34处尿酸盐结晶沉积,分布趋势与痛风组相似。对患者结晶沉积部位与关节炎症急性发作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一跖趾关节(x2=8.47,P<0.01)及胫骨下端(x2=3.93,P<0.05)出现结晶沉积的患者临床上更易出现相应部位关节炎的急性发作。且第一跖趾关节附近的尿酸盐结晶如果沉积于肌腱(x2=5.03,P<0.05)或软组织(x2=5.19,P<0.05)中,更易引起痛风性关节炎;而对于踝关节周围的尿酸盐结晶,如果其沉积于踝关节伸面(x2=4.42,P<0.05)或呈点状(x2=4.76,P<0.05)或为多个(x2=4.97,P<0.05)则更易出现关节炎症发作。并且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也提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有潜在的危险因素。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