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的所谓“尼美舒利事件”把大家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安全性上。NSAID的创制与临床应用是对医药科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在多种适应证中,NSAID的解热、
据FDA报告,1998~2005年间,在美国致死率最高的药物排名中,全球使用最多、公认相对较安全的非处方药对乙酰氨基酚竟位居第5,共计致死1393例(平均174例/年);1990~1998年间,每年因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所致严重不良反应而须急诊科就诊、住院及死亡者分别达5.6万例、2.6万例和458例。
心脑血管事件不容忽视的问题
2004年的“万络事件”揭示了NSAID可诱发心脑血管不良反应的新问题,这在高剂量、长疗程使用Cox-2抑制剂时更常见。为此,FDA曾要求修改在美国上市的18种NSAID的说明书和增加黑框警告,即心脑血管病患者应禁用或慎用,尽可能小剂量、短疗程用药以及应将Cox-2抑制剂作为二线药物等。
须注意的是,有些人认为仅罗非昔布、塞来昔布才会引发心脑血管不良反应,其实传统NSAID也不例外。
在今年1月《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中,特雷勒(Trelle)等评估了NSAID的心血管安全性。研究共纳入31项随机对照研究(RCT)和超过11.6万例患者,主要分析指标是心肌梗死、卒中、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结果为,与安慰剂相比,导致心肌梗死、卒中、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风险最高的分别为罗非昔布、布洛芬、依托昔布和双氯芬酸(图3);且研究所纳入的7种NSAID均可致心血管事件、甚至是死亡。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